北有安乡县史馆

发布时间:2025-05-12 10:51    作者:    信息来源:安乡头条

  • 映入眼帘的是安乡县城的鸟瞰图,下面是我们美丽的珊珀湖。


    毛主席曾经说过“南有新田,北有安乡。那么“北有安乡”是什么意思呢?请大家跟紧我,咱们一起到县史馆里面,找答案!

    安乡文化源远流长,早在新时期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。文物工作者先后发掘了汤家岗、划城岗、庹家岗都新石器时代遗址,出土了大量文物。其中考古学界认定汤家岗遗址是长江中游、洞庭湖区远古文明的摇篮,具有文明底标的意义。2013年5月,汤家岗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还有安乡黄山头脚下发现的刘弘墓,里面出土的文物也是震惊海内外。(延伸点:①汤家岗潘能艳老师②刘弘墓神兽纹玉樽)

    这里向大家呈现的是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到1949年7月和平解放,安乡县的行政归属。(延伸点:南宋时现在的城关镇区域就修建了安乡县城,迄今为止没有较大的变迁。也就是说,从南北朝开始,安乡县的县名、县址就一直沿用了一千四百多年。安乡确实是个老地方)


    为什么安乡县各乡的名称前面都有一个“安”字呢?过去我们安乡的堤垸很多,1929年发生一场大水灾以后,县长何元桢主张撤小垸、建大垸,用来增强抗洪能力。何元桢在取名时就借鉴了“洞庭兰澧诸水,各安其流”这句话。他还创作了一首四言诗,把其中一个字与“安”字合并,成为新大垸的各个名称。新中国成立后,安乡行政区划多次调整,目前还保留了部分“安”字开头的乡。这也寓意着我们安乡人对安宁富裕生活的向往,也成为一道全国独特的地名景观。


    “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。”大诗人刘禹锡的这句话不难免让我们想到黄山头,安乡唯一的山,主峰268.5米。但它却一脚跨两省,算得上“千里平川,一山独秀”。珊珀湖是我省最重要的淡水鱼类种质资源库,也是梦里水乡的乡村休闲游胜地。

    古老文明的安乡,民间艺术品种极为丰富,并且传承久远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三棒鼓、硪歌和蚌舞。(延伸点:这里向大家郑重介绍下硪歌,安乡硪歌被评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。硪歌起源于劳动工具石硪,起初是劳动号子和口令,后逐步形成有节奏有旋律的硪歌,成为鼓舞士气、激励斗志的劳动歌谣。是水利战场上特有的文化现象。)


    安乡不仅民间艺术品种丰富,连方言都很有特色。安乡方言分为“西边话”和“南边话”。“西边话”属北方方言的西南官话,这与历史上大规模移民有关。说“南边话”的多为湘语区近百年来的移民。(延伸:很多人都问我“安乡云姑娘”的名字由来,其实就取自地名和方言。姑娘一词,在我们安乡就是已婚的年轻妇女或者特指妻子。)

    安乡自然资源禀赋优越,土地肥沃,是闻名遐迩的“鱼米之乡”,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、棉、油、鱼生产基地。

    继“鱼米之乡”后,2023年,安乡县被授予“长寿之乡”、“酱卤之乡”的称号。安乡独具特色的水乡生态环境,为健康长寿创造了有利条件。

    安乡自古以来就以种植和捕鱼为生,由于洪水肆虐,加上空气湿度大,老百姓历来就有以酱卤菜下酒祛湿驱寒的饮食习惯。在我们安乡人手里,不管是地上跑的,水里游的,还土里种的,就没有不能卤的东西。

    历史上与我们安乡渊源颇深的名人不少,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屈原、范仲淹、刘弘等等。(延伸点:范仲淹的《岳阳楼记》)

    安乡,这片神奇的土地,哺育出不少仁人志士,留下无数革命先驱者的足迹。特别是一代伟人毛泽东,对洞庭湖,情有独钟。(延伸点:毛主席在湖南师范大学读书的时候,曾经有两个关系要好的同学是我们安乡人,一个是安全乡的潘能源,一个是安障乡的周夏藩。据周夏藩老人的孙子回忆,当年,就是家里人架船,把青年毛泽东从县城秘密接到了家里与爷爷周夏藩相聚。毛泽东同志想劝说周夏藩跟着他一起干革命,但是自古忠孝不能两全,周夏藩最后选择留在家乡教书育人。在毛泽东同志的影响之下,周夏藩在家乡开办私塾,走上了教育救国的道路。周夏藩老人去世的时候,留下的全是困难学生的学费欠条)。



    在安乡这块热土上生活的人们,不仅孕育了古老的文明,还为建立一个崭新的人民共和国进行了前赴后继的斗争。1990年,湖南省确认安乡为革命老区,对安乡的革命斗争史给予了准确的定位。(延伸展开: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,安乡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。宣传救国救民的真理。他们纷纷加入中国共产党,并发展了更多的党员,其中颜昌颐还是陈毅元帅的入党介绍人。1926年,安乡成立第一个中共党组织,与国民党合作成立了工农革命组织,开展大规模的工农革命运动。正当工农革命蓬勃发展时,国民党发动了反革命政变,不少共产党人和群众被屠杀。尽管如此,安乡的共产党人并没有气馁,他们还组织了一支游击队,在武装斗争中继续坚持了6年之久。1943年5月至1944年春,侵华日军多次侵占安乡,中共安乡县委仍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斗争,保存发展了革命力量。1949年7月30日,安乡正式宣布解放。)

    安乡游击队,是湖南和湘鄂边界坚持武装斗争时间最长,活动范围最广、对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贡献最大的一支队伍。1929年12月安乡游击队在黄师嘴成立,队员由12人发展到40多人,他们利用熟悉的地理环境,良好的群众基础,活跃在湘鄂边界。1930年底,中共鄂西特委,把安乡游击队编为“湘西红军游击大队”,6年多时间,游击队经历大小战斗近百次,在湘鄂边界对国民党反动派造成了较大区域的威慑。

    安乡这块红色沃土上,有数以万计的英雄儿女,为国家、为人民不惜流血牺牲,铸就了革命老区的精神丰碑。山河已无恙,吾辈当自强。我们要永远缅怀先烈,祭奠英烈忠魂。他们是“军委四烈士”之一的颜昌颐同志、安乡首任县委书记陶季玉同志、为了干好革命兄弟齐上阵的“张氏三杰”、以及19岁就英勇就义的刘国富同志等等。

    安乡素有“洪水走廊”之称,是湖南抗洪救灾的重中之重。从古至今,安乡人民谱写了一曲惊天动地的“抗洪战歌”。1950年到1993年,安乡人民在安乡县委、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,累积进行了203次抗洪抢险斗争,取得了抗灾减灾的巨大胜利。1998年夏天,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,安造大垸溃决,安乡面临灭顶之灾。面对洪水猛兽,全县党政军民众志成城,毫不畏惧,日夜奋战,打响了一场惊心动魄“安乡保卫战”。(大屏上播放的就是98年抗洪实录,大家可以观看一下)

    1964年,毛泽东同志发出“农业学大寨”的号召,安乡县积极响应,通过电力排灌建设和农田改造等措施,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,并成为湖南省“农业学大寨”的典型。1969年11月12日,当主席听到湖南开展“学新田、学安乡,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”的活动汇报时,欣慰地点头说:“湖南不错嘛,南有新田,北有安乡,路子走对了……”并提出“学大寨要有自己的先进典型……”从此,“北有安乡”的美誉,使安乡一夜成名,成为了三湘大地上一面迎风飘扬的旗帜。

    世代修堤护堤,成了安乡人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。解放后的堤垸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,修大垸,筑大堤,建水利,夯实了安乡人民的生命防护线。



    1964年12月,安乡开始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为期三年的电力排灌歼灭战。排灌设施建设是提高垸内,抵抗洪涝灾害能力的关键所在。

  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,特别是进入新的历史时期,县委、县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,坚持改革开放,全县上下激发斗志,攻坚克难,奋力前行。政治、经济、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全面进步。安乡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    安乡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取得,是与无数理想坚定、牢记宗旨、履职尽责、艰苦奋斗的基层党员干部分不开的。他们的名字和事迹将被我们永远铭记。我们的“泥腿县长”罗贻斌,模范党委书记刘光明,农民贴心的好干部虢光明。

    安乡几十年改革开放史,同时是各行各业的劳模和先进工作者的奉献史,他们身上闪耀的“爱岗敬业、争创一流、艰苦奋斗、勇于创新、淡泊名利、甘于奉献”的劳模精神,始终是安乡经济社会发展不竭的动力源泉。“棉花大王”---唐纯银;“植棉能手”---江丛新;“水稻专家”---聂天喜;“巾帼精英”---王志英。(延伸点:唐纯银)

    古往今来,钟灵毓秀的安乡大地孕育了一大批杰出人才,为文化繁荣和科学发展作出了积极地贡献。中国科学院院士贺福初、江涌是他们之中的杰出代表,在我国科学界享有崇高的威望。

    结尾:在历史的转轮中,很多时间片段虽然已经模糊,但是它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却会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。新的时代赋予了我们更多的机会,同样也赋予了我们更多的责任与担当。就像毛泽东同志在《沁园春.雪》中写那样:“俱往矣,数风流人物,还看今朝。”